十年傳藝 情牽漆繫
A Decade of Family Artistic Inheritance : Lacquered Bonds
【十年傳藝 情牽漆繫】
A Decade of Family Artistic Inheritance : Lacquered Bonds
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傳藝園區巧藝館年度特展
出生於平溪礦工家庭的顏金益老師,17歲隻身到台北打拼當學徒,從傢俱刻花到粉線粧佛,因緣際會下接觸了漆線粧佛,投身漆線工藝的世界,至今40餘年。顏金益老師從事漆線工藝,走過「台灣錢淹腳目」的80年代,也經歷過大陸低價傾銷的低潮,一路堅持,不忘本心。
憑著一股對漆線工藝的熱愛,更在2013年榮獲台北市無形文化資產(漆線類)保存者這樣的榮譽肯定,顏老師更發心要讓漆線工藝從傳統廟宇走入生活藝術,結合各種不同媒材的漆線作品,讓漆線藝術有無限可能。
而「情牽漆繫」可以完美詮釋顏金益漆線工坊的理念。
「情」--代表內心感受,所思所想,皆在藝創作中抒發。
「牽」--有兩層寓意:一是牽線,二是牽手
牽線是漆線技法中的基礎,代表的是精湛的技法,是這40年從基礎一步步練習累積。
牽手是台語中的妻子,是這一路創作走來的相伴者。
「漆」--創作的本源,代表著初心。
「繫」--漆線工藝緊繫了一家人。
搥、搓、捏、盤、疊----漆線之美
漆線所有的造型、圖案、浮雕,是通過線的盤結,來慢慢呈現,每件作品有創作之前先在腦中構思,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。
顏金益除了守護傳統漆線,也進行了新的嘗試。在造型方面,從傳統漆線的紋樣,像龍鳳、吉祥圖案,跳脫到較為現代的花鳥紋飾,並在傳統的「線」條表現中,加上捏塑技法;胎體也從單一的神像,嘗試轉移到骨瓷、陶甕、盤、畫、木、石等不同媒材上,使漆線從長久附屬在神像上的裝飾配角,獨立出來,在新胎體上成為主角,讓人更容易看見漆線的細膩與生動,感受漆線的魅力與優點;也期粉打破一般人的刻板印象,讓漆線工藝不是只在廟宇中看得到,而是能貼近人們赹入生活,使其更具典藏之價值。